编者按:
日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结果公布。今天介绍的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项目“环境中耐药基因的形成和扩散机制”,由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完成。
01寻找污染源头
02揭示传播途径
找到耐药基因的污染源头后,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中水回用和堆肥会导致土壤中部分耐药基因的扩散和富集,并且,污泥和动物粪肥的长期施用会增加土壤耐药基因的多样性和丰度。
该研究明确了有机肥施用和中水回用是耐药基因进入土壤环境的主要途径,同时,科研人员提出应进行合理农田施肥和灌溉管理。
相关研究成果已经为国内外污泥处理和使用政策提供直接参考。
03探究扩散因素
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被揭示后,研究团队又通过全国河口大尺度采样,宏观揭示了包括水产养殖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在内的人类活动,极大影响了河口耐药基因分布和污染。
研究团队还发现,养殖环境中重金属浓度与耐药基因丰度显著正相关;堆肥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变化与耐药基因结构变化显著相关;有机肥农用的土壤中转座酶基因高度富集,表明其在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成果为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和政策,遏制抗生素耐药性在环境中的蔓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科研团队研究细菌等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还在继续。近日,该团队在《自然-水》杂志上发表了最新成果,发现搭载微塑料“便车”的病毒也会加剧抗生素耐药性的扩散,揭示了微塑料表面病毒与宿主之间存在抗生素抗性基因水平转移的风险。
尽管研究已取得初步进展,但科研人员与细菌耐药性的“战斗”并未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