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学学院 现代农业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杨红生研究员:推动关键技术发展,让无人海上牧场成为可能!

  • 转自:现代化海洋牧场公众号
  • 日期:2025-03-01
  • 848
        2月27日,在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专题会议“海滨城市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红生分享了中国海洋牧场建设现状与展望。他提到,近期他们团队的科研进展,让无人化或者少人化、轻简化的海上牧场模式成为可能。
        杨红生介绍,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养护型、增殖型、装备型,养护型主要指海草床、海藻场、牡蛎礁、珊瑚礁等,功能是环境保护、生境修复、资源养护、休闲渔业;增殖型海洋牧场,主要指人工鱼礁、筏式养殖等,功能是环境保护、资源养护、渔业持续产出;装备型海洋牧场,有网箱、围网、养殖工船等大型养殖设施,功能是集约化、智能化、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杨红生说,这三种方式目前在国内都存在,第三种方式是最新的。
        世界海洋牧场发展不过百年历程,其中中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中国非常重视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发展深远海养殖,建设海上牧场。
杨红生介绍,海洋牧场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效益明显,我国海洋牧场年固碳量达到19万吨,能够消减氮、磷,年生态效益可以达到600亿元。
        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已经建设十年了,十年来取得丰硕成果,有18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通过了认证,其中山东有72个,青岛占了22个。
        杨红生介绍,在现代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理念突破、设备突破、观测突破等,同时,数字赋能促进海洋牧场建设,通过环境观测网,实现立体透视;通过管控系统,实现了智能化发展。
        杨红生提到,近期他们团队的科研进展,让无人化或者少人化、轻简化的海上牧场模式成为可能。
        中国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岛屿有14000公里海岸线,海岸线不一样,进行海洋牧场建设也有一定困难。“所以要建立无人海上牧场关键技术及装备,进行黄渤海滩涂海洋牧场生态农牧化开发、黄渤海区域智能管控与立体融合管理模式构建、东海传统渔场的功能提升融合型的海洋牧场。”杨红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