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学学院 现代农业科学学院

邓华凤研究员来京开展“杂交水稻创新成果与未来发展”学术报告

  • 张玉芹
  • 日期:2025-07-04
  • 97

        2025年7月4日上午,受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张玉芹副教授的邀请,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邓华凤研究员莅临中国科学院大学奥运村校区,在遗传发育所举办了一场题为“杂交水稻创新成果与未来发展”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张玉芹副教授主持。遗传发育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傅向东研究员、现代农学院常务副院长冯锋研究员,和高彩霞、张保才等多位研究员和同学们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报告中,邓华凤研究员详细介绍了袁隆平创新团队自1995年成立以来,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该团队创新了杂交水稻理论和技术体系,促进了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创立了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引领了国际超级杂交稻育种方向;创制了一批骨干亲本,培育并推广了100多个杂交稻新品种,累计在全国推广面积超过10亿亩;创新了杂交稻安全生产技术,推进了杂交稻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袁隆平团队创新性地发展杂交水稻技术,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邓华凤研究员认为,在新时代,杂交水稻发展不仅面临新的挑战,还需要在产业化和推广上突破现有局限。近年来,由于杂交稻种价过高、杂交稻专用化程度低、机械化程度低、消费结构变化等原因,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呈现出下降趋势。面对这些挑战,团队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未来将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和推广更多杂交水稻新品种,进一步提高杂交稻的产量潜力,推动杂交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报告的最后,邓华凤研究员表达了对杂交水稻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他表示:“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出混播混收种子生产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适应机械化种植的新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一定会实现”。参会师生对邓华凤研究员的报告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杂交水稻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并围绕杂交水稻育种及机械化收割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问答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