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官院士
“2020年,我国塑料用量为9087.7万吨,废弃量约为6000万吨。其中,40%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包装袋、农业塑料薄膜、快餐盒、饮料瓶等。面临着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指出。
预计到2050年,全球塑料累计产量将增至340亿吨。届时,全球年人均塑料消费量将达到84.37千克。为此,联合国已经启动了塑料公约的谈判,旨在推进循环经济,有效遏制塑料污染。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新冠疫情对一次性医疗及防护用品需求的增加,一次性塑料制品年废弃量超过2000万吨,是造成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朱永官告诉记者。
他指出,塑料污染的危害不容小觑。
目前海洋垃圾中85%是塑料,已在233种海洋生物消化道内发现微塑料颗粒。2015年,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食用盐、海产品、啤酒、蜂蜜等食物中均检出了微塑料颗粒。同时,塑料的生产和使用还加速了温室气体排放,超90%的塑料生产依赖对化石原料的消耗。
“地膜、轮胎颗粒等塑料在土壤环境中不断积累,这直接影响到了土壤的物理化学结构。塑料会吸附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干预土壤生物新陈代谢,破坏土壤生态系统。”朱永官说。
因此,他建议,积极推动国家塑料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建立跨部门、区域、流域的综合协调机制,统筹考虑塑料污染的监测评价、防控措施、公众引导、国际合作等内容,发布国家塑料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此外,构建塑料全生命周期管控与污染监测大数据平台。
开展塑料污染来源、迁移路径、生态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等研究,评估塑料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定期发布监测和调查结果,为有关政府和部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塑料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还要完善国家塑料污染控制的公众参与制度。加大塑料垃圾污染信息披露力度,提高公众对塑料污染的认知,鼓励公众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
最后,我国构建起了全世界最完善的塑料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要积极宣传我国贡献,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