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学学院 现代农业科学学院

当谈起心爱的水稻和黑土地,他开始滔滔不绝丨与国同庆再攻坚

  • 转自:中国环境APP
  • 日期:2024-10-03
  • 1191

尽管已经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退休4年了,但齐晓宁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到黑龙江省二道河农场去看看他心心念念的“孩子们”。

二道河农场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种植水稻的最北端。“我们在这里进行技术攻关,找到寒地水田种植新技术和新的解决方法,到其他地方推广就易如反掌了。”齐晓宁说,“今年到现在我已经去了11趟。”

作为现任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研究会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理事,齐晓宁原本可以享受悠闲的退休生活,可是他放不下从1983年大学毕业以来就一直从事的黑土农田生产力与可持续农业过程研究。

在齐晓宁眼里,水稻就是他的孩子。他手机里自己的照片没有几张,有的是各种各样水稻的照片和视频:金黄的稻穗在蓝天的映衬下随风摇摆,嫩绿的稻穗直立挺拔正在努力生长,翠绿的稻田在微风中翻涌成浪……

国庆前夕,记者来到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友谊农场有限公司,被眼前数台联合收割机收获的场景所震撼。

虽然已经数不清见过多少次这种丰收的场景,齐晓宁心中依旧难掩激动:这是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三江示范区团队近4年的奋斗成果。

“我刚工作那会儿,大家都在研究怎么开发黑土地。后来,黑土地出现退化现象,大概是在2000年,从建立湿地保护区开始,慢慢地开始重视起黑土地保护工作了。”齐晓宁说。

面对记者的采访,齐晓宁有些害羞,而当谈起他心爱的水稻和黑土地保护时,他却滔滔不绝起来。

“我们将黑土地退化形象地称为‘变薄’‘变瘦’‘变硬’。”齐晓宁说,风蚀、水蚀是导致黑土地“变薄”的主要原因,而水蚀主要发生在坡耕地上。水蚀发生可导致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蚕食和破坏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三江示范区团队创新黑土地坡耕地保护利用系统解决方案,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在北大荒农垦集团友谊农场选择青年庄小流域为案例,综合考虑耕地(白浆土障碍、不同退化程度坡耕地、低洼内涝耕地)、林地、湿地、水库等不同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类型的匹配与协调发展,创建黑土地坡耕地水蚀智能防控与地力提升协同发展技术体系,建立黑土地坡耕地水蚀系统防治与保护利用示范样板。

在友谊农场智慧水田里进行田间调查、取样、记录……齐晓宁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国庆到来之际,他希望用饱满的稻穗和丰收的景象作为送给新中国75周年华诞的生日礼物,也期待黑土地在科研人员等各方努力下,变得越来越肥沃。